日本有考古学吗?
日本没有独立的考古学专业,但有很多跨专业的“考古学”研究。 日本古代的文物考古,主要属于人文科学,是通过和汉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来进行研究的。 明治维新到二战期间,日本国内兴起了不少考古发掘活动,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揭示古代遗存的真实面貌,而是为了证明日本古代辉煌历史的真实性以及作为中华文明圈内的正统地位。这一时期的考古学被赋予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研究中自然很难超脱政治的阴影。
二战后,在日本学术界主流的看法之中,已经不再重视古史的考据(例如上古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弥生人或绳文人这种问题),而更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古代社会的面貌。但是政治上的阴影并未彻底消散,特别是冷战时期的美国—日本关系以及美日军事同盟,对日本的考古学仍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时至今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大有抬头之势,而战后的保守主义思潮又影响了大量的学者,使得考古学界也难以摆脱意识形态纷争的影响。 然而,我们如果以更广义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待日本的话,其实可以发现,由于古代日本人多次外迁并融入新的环境(如琉球群岛、北方四岛),再加上多次大地震的毁灭性打击,日本本身就是一个缺少自身文明起源考证对象的孤岛。于是,外国(主要是中国与高丽)文明就成了验证日本民族血统纯正性的参照;海外移民所带的陶片和铜剑成了日本列岛最初文明的见证;日本列岛出土的古董则都被视作外来的舶来品。日本的考古学因此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