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读专业吗?
美国本科大部分是没有明确的专业(major)的,而是修读若干门课程(course)来满足毕业要求。 一般大一的时候会修读一些覆盖范围广的“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大二开始选择主修课程(major in);大三,四修读辅修课程(minor in)以及选修课。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宽口径”专业,如经济学,数学等,会在大二的时候把主要的课程放出来让你选择。
具体选什么专业,怎么选课,就要看每个学校的政策了。一般来说,本科选择专业有以下几种情况: 大一到大三修读一定的“通识”课程,大四完成“核心课程”以及毕业论文(project / thesis),最终拿到毕业证和学位。 这种一般是“窄口径”专业,例如很多法学院要求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量的商科或者文科的专业才能申请。 有些学校会有一些特殊的项目,需要先修完指定的课程才能申请入读,这些课程一般被称为“preparatory course”。这些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按照之后学生要就读专业的标准来设置的,因此这类专业也被称为“桥梁”(bridge)项目,完成这些课程并通过考试的人通常能比没有学过相应课程的同学更快地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之外,有的学校会允许学生先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在大二之前确定专业方向,然后开始修读相关专业课程。这样的专业一般被称为“direct track”。直接路径一般只适用于部分同学,而且大多数是国际生。因为美国人申请大学是不分具体专业的,他们一般会先申请进入一个“广口径”专业(undifferentiated major)。
等到进了学校之后再决定以后到底学什么。所以美国的本科教育其实是非常提倡探索精神和多元选择的。 这里提一下,有少数的大学会有所谓的“enrollment plan”,这个跟中国的高考招生有点像,就是几个学校联合一起,设定一个总的招生计划,学生被录取后先要进入“enroll",然后再根据计划分配到各个院校里去。 这种制度一般是对应着学校里特定的“宽口径”专业,例如很多法学院的“enrollment plan”里会把学生按GPA分数分配,以保证每个学生最终都能成功入读法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