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为什么物价贵?
澳洲的物价是偏贵的,特别是蔬菜水果和海鲜价格。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天然地理环境原因,还有人为因素。 先来说说历史原因。 在二战之前,澳大利亚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除了殖民者自带的家畜农作物外),在1950年代之前从来没有大规模的从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引入过任何农产品,导致当时澳币汇率非常高,进口商品都很昂贵,因此国内生活成本也是居高不下的。
后来因为美元荒和战后的经济复苏,各国都需要储备金本位,于是美国开始大量印刷美金,向全球输出通胀(俗称“大水漫灌”)。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成员且与美国关系密切,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在1960年开始大幅降息(从8%降至2%)并持续至1983年,这期间的1974-1983年是澳洲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之一,被称之为“黄金时代”。低利率带来的好处就是消费支出上涨。
再加上那时中澳还没建交,贸易往来很少,所以国内的货物供应不足,物价水平一直维持高位。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澳元对美元的汇率达到历史最低的4.5:1,当时有一系列举措来刺激外贸出口(主要是矿产品)和吸引外资,进而拉动经济。其中就包括降低关税(关税总税率由之前的35%降至5%,部分产品甚至零关税),扩大进口,也就是说国外的东西越来越便宜,而澳洲本地的东西却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这一政策显然提升了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同时也挤压了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为了生存只能把损失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也就是价格上涨。政府还大量举债(GDP的2/3)用来补贴民众和企业,同样增加了居民支出负担。
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澳洲不断增税(个税最高税率由46%涨到49%,公司所得税也涨了不少),但是物价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而澳洲又严重依赖进口(粮食95%、铁矿100%、石油90%都要进口)。
再来说说天然地理环境原因。 先说能源。中国是个煤炭资源匮乏的国家,同时发电量的一半以上都来自煤碳,因此进口的电力和燃油价格都比较贵;而澳洲地广人稀,有着丰富的煤电资源和油气资源,价格相对很低(电价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油气价格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便宜),加之澳洲又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电费和油费都包含在油价里(我国汽油含税价高于澳洲当地售价),所以对物价水平的上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再说农业。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净出口国,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我国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70%左右,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2017年进口总量高达1.3万亿斤),而澳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国(主要出口大豆,玉米和小麦),因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粮价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