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生读多久?
今年MIT的master入学,答主本科中流985,专业电气(high-voltage),GPA 3.6/4.0,T 108,G 153(Q 170+A 140 ),实习两份,小项目若干。ED了MIT EECS(cs), USC Viterbi EE, UWA cs, CMU INI, NYU Poly, Oxford(EECS)。
最终选择了MIT,原因有二:一是课程数量少(总共五门课),二是因为对于我来说,最好的学校跟最好的导师比,前者的重要性略高。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在MIT的感受。
第一,这里的学生真的都非常非常厉害。虽然录取时MIT已经尽可能把学生背景平均化,但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毕竟每个学校的生源都是千差百异的。比如我所在的class of 2018里就有1~2个清北的,5~6个中流985的,以及几十个211及以下的。在上课时就能看出部分人的差距,比如说有一些人可能理解能力较差,听课会比较吃力;而有的人思维非常活跃,经常能提出很好的问题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第二,这里的学习压力大,强度高。因为要修满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所以每门必修课都要认真学,没有选修课给你偷懒。另外每一门课都有大量的preparatory reading,如果不提前熟悉内容,很有可能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课程)。虽然每个人压力大小因人而异,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在MIT读过书,肯定都会有压力过大的经历。
第三,这里的师生关系相对没有那么亲密。因为在刚入学的时候大家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多数人追求的都是maximum flexibility,因此很少有人会有时间跟精力去经营较为deep的人际关系。当然,如果你想要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很简单,有很多club任你选择参加。
总之,如果题主有志于申请MIT这样的名校,那我建议题主现在就开始准备托福、sat等标化考试,以及课外活动、科研等软实力。并且最好能提早规划好未来的职业路线,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准备申请材料,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