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研究生毕业转cs多吗?
先摆结论,再谈理由: 大概率会转行!因为CS专业具有高薪资、高行业竞争力特征; 小概率留基建行业做本专业工作(比中小比的数字小很多); 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是学科本身的属性,第二是人作为主体的属性。 我们分别讨论这两方面,再来看待问题。
第一方面的讨论比较容易—— 土木工程这一学科,属于典型的“工程科学技术”范畴。 什么是“工程科学技术”?即以应用为先导,强调实践与结果。在学术研究上,注重的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其科研成果是偏重于实用价值的,比如修了一座桥,造了一栋房子之类的成果。 这种科研特性,注定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其培养的人才会不会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呢?肯定存在的。所以很多人批评土木专业学生数理基础差,这就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无法通过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训练来完全扭转。
那么有人就有疑问了:为什么计算机专业的人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成果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科研特性决定了他们在理论上的突破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们可以在算法或者某一领域上深耕,一样可以做出很大的成绩啊! 所以你看,同样是科研,其实不同学科之间相差甚远。土木虽然也是工程类学科,但是其科研性质更接近理学,而不是工学。而计算机则是典型的工学研究领域。
第二方面的讨论就比较复杂了,涉及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现实社会因素等 个人发展需求方面,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说明:一个是理想层面,一个是现实层面。
理想层面上来讲,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表达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有些同学来讲,可能是想做一个科学家,通过对某项研究的深入,进而验证某个科学猜想,或者解决某个学科领域的难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类学生通常对真理的追求是高于世俗利益的。所以他们选择科研道路的概率就很高。 而另一些同学则更加“务实”一点,他们知道自己更适合干什么,或者想干什么,因此会选择跟这些目标相符的道路前进。比如说有的同学就是觉得当个程序员工资很高,并且也比较适合自己的话,那么很自然就会走上编程的道路。所以你看,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CS,其实都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已。只是个人的梦想有高下之分罢了。
不过,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不管是做CS还是做土木,都是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中重要的人生阶段。只有能够走出理想的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的意义吧。 现实层面的考虑就比较客观了。主要是家境和经济能力的问题。如果家境优渥的话,完全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来。但如果家境一般,那就不太容易脱离“实用主义”的窠臼,更多的时候是服从于就业市场的需求。毕竟找份好工作才是正解嘛!所以说,家境一般、本科又是土木工程的同学,继续留在建筑相关行业工作的概率是要大于转码的。因为代码这条路,起步相对较高,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合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