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废除了什么学制?
德国现在没有废除学制,只是进行了改革而已——从1975年开始推行幼儿园至高中的《弗雷堡纲要》、到20世纪初的《菲尔登纲要》(Filderplan)、再到2006年的《学习论坛》,可以说每一次改革都是朝着更加多元与个性化而迈进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说德国实行的是传统学制呢?因为它确实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典型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升学路径是怎么样的: 在德国,只有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的升学路径是明确的,那就是中考(Abitur);任何初三毕业生都可以通过这个考试而进入高中深造,无论是否具有德国国籍,是否有在德国长期居住的身份; 而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可以选择的道路则有两条:
一是进入大学深造——只要高中毕业达到一定的语言成绩,可以毫无障碍地申请德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当然也可以选择先读预科再申请大学,只不过预科的录取要求更高一些罢了。
二是直接进入职业岗位——虽然德国政府强烈建议高中生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后直接申请大学,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也有很多学生选择先用两年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后再考虑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别的行业。这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岗,都是作为“人才”存在的,受“就业歧视”的影响都不大。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选”(德文:Wahl),不论你是选择高考还是选择走职高路线,或者是你打算出国深造甚至移民外国,这都是你的自由和个人权利——没人可以干涉。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高中阶段是如何设置的课程的——以理科为例: 可以看到,德国的理科教育是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的,这也跟中国的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之,不管是改革的步伐有多大,德国一直保持着一个原则:让适合的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学校只能提供多样化且符合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课程。不管是取消文理分科也好,或是改卷子的标准答案为开放性解答亦或是在考试制度上的变革,其核心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选拔(Auswa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