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科只有日本有么?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经很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了,特别是注重怎么把饭菜吃得营养健康,但是现在我国好像还没有比较完整的营养学科,这方面还是日本比较突出的,到底营养学科有什么特色呢?
营养学科只有日本有么?
以前,日本只有药学科,没有营养学科。日本人是世界上吃清淡饭食的,米饭里不放红豆、山药、味增汤(佐餐)、泡菜(下饭)等。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喜欢喝着淡淡的茶,看着袅袅升起的轻烟。
据国外医学专家指出,这种饮食习惯决定了日本人患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几率较低。但是,对于正追逐"健康新生活"的中国百姓来说,由于生活的影响,清淡的饮食习惯者越来越少。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烹调味杂、滋香味浓的中国饮食,从食品中吸收营养、获得健身益寿的功效,无疑是极为珍贵的。
但是,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口感丰富的快餐。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营养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对中国人来说就颇有些"神秘"。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前以"营养改善运动"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的营养学科得到很大的发展,对有关食物的营养成份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积累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2年在东京帝大有"营养学"专业,后又在东京农业商大和静冈大学设立"饮食科学"专业,昭和大学设立"饮食保健学"专业。但日本对营养学有兴趣的人不多,就业门路狭窄,现在毕业生大多在大企业承担福利工作。
日本营养学学科的特点
日本的大学里没有"营养学"专业。在日本,将食品分为"食物"和"食品"两种,进行研究的学科是"饮食科学"或"饮食营养学"。一般称"食物"为构成人体原料的自然物质,可分为“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其他性食物”三大类。
在构成人体营养素中有化学的元素、动植物中存在的矿物质以及纤维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等7大类。食物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和作用如何,人们进行研究,就成为食科或食育学科。“食品”是指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人造食物。例如,在面粉中添加作为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的化工原材料,就成为食品。与从大自然获得的"食物"相比较,食品中不含有营养素。相反有时候还有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存在。日本对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作用进行研究,就成为食品科学学科。
一般大学的营养学科都以以上这些学科为基础进行研究。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对人的营养要求更高、更全面。现在的食品工业生产中,会出现更多新功能性的食品,对人的身体产生复杂的作用过程。
对于这类食品,必须深入研究,以便让民众摄入合理、无害、有利健康食品。未来营养学研究的方向将是:复杂食品中营养成份的定量化分析;加工过程中营养变化的研究;功能食品、新药食品开发的机理研究;针对人群的营养治疗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