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香港哲学博士?
1. 跟大陆相比,香港的学术研究还是相对自由的,老师不会逼着学生必须写出多少文章,毕业的时候也不会像大陆一样卡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有很多同学读完phd是没有文章的,或者只有一篇二区三区的文章(这种情况在工科是非常多的);而有一些同学则有十几篇一作的文章,这种学生的导师一般都是非常著名的教授,在学术界非常有声望。
2. 因为自由,所以很多PhD student是带着“水”的态度来读书的——反正不用发paper也能毕业,那多读几年又何妨?这些学生对知识本身并不是很渴望和认真,虽然他们能够完成课程要求的作业,并且考试分数不低,但是他们的idea往往比较空洞且不具备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实验结果不好,数据不够丰满,结论无法得出。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学生就“水”,有些同学其实是有很有创意的想法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想法其实并不适合科研,因为科研是需要耐性和执着的,需要非常专注而且一门心思地做一件事,并且很有可能一段时间内毫无建树,而有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合这样做科研。
3. PhD的学生普遍都是带着“读书”的态度来的,因为只有通过博士入学考试才能过来,也就是说本科阶段的GPA和雅思成绩基本都是不错的,并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offer,所以学习基础都很好。但是,这个群体里同样存在混日子的学生,比如上面说的那些,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找不到工作无奈来读书的(尤其是在香港和美国读了硕士的同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本来没有想着要读博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如找不到工作,或刚巧有学校的名额空出来),他们就来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做好读博士的准备,在第一年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很明显的迷茫和不适应,学习的动力和效率都不高,甚至会有心理失衡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