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么时候选择?
日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帝”制度,但日本天皇的即位仪式中,确实有被称为“御召”的一个环节——皇帝颁布诏书,由贵族、政治家代表等依次上奏表示恭迎,最后以宫廷音乐作为结束。 不过,这种仪式只是古代君权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体现而已。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实际上已经沦为象征性的存在,实际权力早已被内阁掌握。
在20世纪至今的日本历史中,尽管曾出现过佐藤荣作、田中角荣这样有过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首相,但在总体上的国际环境中,日本之所以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享有大国地位,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日本强大的经济力量。 而决定经济力量的源泉,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始终如一的鲜明国策——经济发展优先一切。为此,日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以任何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一直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在战后,日本的这一国策甚至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动摇。哪怕是在资源极度紧缺的64年,为了引进外资,日本政府甚至放低了以往的姿态,由外臣变身为求亲求婚的大姑娘,用尽一切手段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甚至连“嫁妆”都准备好了——只要你们肯来,我们就敢嫁! 日本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决心和勇气冲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奇迹。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制如何其实根本无关紧要。
毕竟,在经济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要拼命挽救自己的命,哪里还顾得了别的。1973年到1975年间,美国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危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就已经是足够让所有人兴奋的事情了,政治体制这种陈年旧疾又怎好意思麻烦医生给它下药治病呢?岂不知,正是这种病耽误了日本经济发展步伐,否则,日本早就可以追上乃至超越美国的经济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