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怎么火的?
温洁最佳答案
这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跟某省领导谈到科大的定位与未来发展,他提到的一个想法正好可以作答这个问题——为什么科大会火呢?因为科大是“时代的宠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两个新闻作为引子:
1、去年十月清华校长邱勇赴港主持吴校庆典礼 ,标题是《邱勇校长出席庆祝我校创立三十周年活动》;
2、今年三月中青报头版头条报道《清北集结号》,题目是《携手共筑中国顶尖大学梦》。
这两个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隐藏着很深的玄机。要知道三年前清华还是主动进攻,誓要拿下计算机系,没想到结果被对方堵了门——北大以绝对优势抢占了人工智能这一最火爆的专业(据说北大当时开出了30万年薪抢人,清华虽不落后但也没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
被堵了门的清华转而向工科实力本来就很强的交大和浙大发动进攻,结果在交大这里也碰了一鼻子灰(交大大力发展工科的意图本来就很明显,只是以前一直缺少好的平台而已)! 正当清华左冲右突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出来给了它最大的支持一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有传闻陈宝生亲自过问清华的工科转型,甚至还有说法称他向清华借走了校董会的钥匙(至于转不转型,放不放人,那是另一回事了)……不管真相如何,结果都是惊人的一致:清华大幅扩招,力促工科崛起! 这下子科大的春天来了!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拥有全套理工科王牌专业的学校,又处于经济下行,科技崛起的时代风口,未来怎么可能不火!
1991年秋天,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一场特别的“面试”正在紧张进行着——
“假如你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创建人,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斯坦福大学校长问。
“我最想做的是建立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吸引全世界最棒的学生和教授,为香港和祖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一个长者从容地回答。
这个长者就是被誉为“香港创新之父”的霍英东先生。
1991年10月,在霍英东先生的倡导下,香港科技大学筹建委员会成立,筹建工作全面展开。
1992年春,由霍英东、蒋震、吴光正、李兆基、黄廷方、冯景禧、郭鹤年、包玉刚、王宽诚、荣智健等组成的香港科技大学筹建委员会,将一份《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建议书》摆上了中南海的案头。
1991—1992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寻常的两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世界看到了科技的巨大威力,美国的“高技术战争”震撼了全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对一流教育和一流科技的渴望空前迫切。
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起飞奠定了理论基础。
香港科技大学的成立既得益于祖国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1991年创立开始,香港科技大学就提出“立志求真、崇尚创新”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创造力。从这里走出了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涛、商汤科技CEO徐立、猎豹CEO傅盛、欢聚时代创始人李学凌、云洲创新创始人张云飞等一大批创新创业者。
如今,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学科尤为突出,尤以创新著称,是国家“985工程”支持的香港高校之一。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0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在35岁以下教职员工的研究影响力方面全球第一。
回顾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霍英东先生和筹建委员会成员的慷慨捐助是香港科技大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办学过程中,香港科技大学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