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帝国大学怎么样?
旧帝国大学不是指某个特定的学校,它是指由明治时代开始建立的帝大(京都、大阪、神户)和东大、早稻田这些学校,当然还有现在已经废校的东北帝国大学等。这八所帝国大学是在日本国内仅次于东京大学的旧帝国大学系统中的院校,而现在的东大、京大和北海道大学则是从旧帝大系统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我们讨论的旧帝国大学指的是明治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的西学学堂,也就是后来的京师大学堂,然后是京师同文馆。这里要提到一个人——林乐知,他是朝鲜人,在鸦片战争后作为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晚清洋务派的领袖之一。他于同治八年(1869年)上书清廷,提出“兴学”,建议建立京师同文馆,得到清廷认可,于是他在同治九年(1870)建立了京师同文馆。 初时,京师同文馆设英文馆、法文馆和算学馆,分设四班,每班25人,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为了培训翻译人才,京师同文馆请来了多位外国教师,用英语、法语授课。在这里学习的贵族和官员子弟,学习期满,通过考试,可取得政府颁发的证书,作为外交人员及出国商人等行业的从业凭证。如《清史稿·选举志》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御史沈锡庆奏请设立商务学堂,酌拟课程,颁发各商埠,令其按班习读,俾识章程,兼通语言文字,以资交往。下部议行。京师同文馆原有英、法两国教学,今增日文一馆,亦为三班,按日文、英文次第升读。”可见,当时的京师同文馆不仅教授西方语言文学,还传授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乃至商业知识等。
第三,我们现在所说的“留洋”通常指出国留学,而在古代这是指到海外经商。明清时期,政府严格限制民间出海谋生或留学,但允许商人加入外国籍,以此规避禁令。当时有“留学”之称的其实是“出洋游学”。
那么,为什么是明治时期的日本呢?我想大概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与日本在近代化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迅速崛起给亚洲其他国家带来了希望和对西方列强的一种威慑,所以在近代初期,日本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东亚国家。至于日本旧帝大,那是指由明治时代的帝国大学继续延续下来的帝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