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巴鲁学院怎么样?
作为在巴鲁待了四年的中国人,想来应该是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帮到题主)。 首先,从学校环境说起好了——其实就大学城而言,巴鲁的位置算是比较偏僻的。学校里面除了一栋宿舍楼和两栋楼是新的以外,其它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学校的建筑风格偏欧风格。
除了建筑,我觉得校园的绿化做得相当好,各种树木植被有很多,夏天的时候走在校园里会有很浓重的树荫感觉,而且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和动物。
说回正题,因为巴鲁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本为主,所以中国学生总体而言是比较少的,我们寝室四个人只有我跟另外一个是中国人,但我们在美国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美国人,他的国籍虽然也是亚洲,可是他是华裔,而我们的第二个美国朋友是一个古巴裔美国人,他的母语其实是西班牙语。
我是在一个白人占绝对多数的学校里,结识了四个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他们的背景跟我相似(都是以本为主的中国留学生),所以我们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也常常一起聊天。当然,也会有一些跟咱华人圈子有关的谈论的话题(比如对特朗普的不屑)。虽然会聊到中美之间的差异,但是并不会像在一些亚裔学校那样把美国与中国完全割裂开来进行讨论。
因为我是以留学为目的过来的,所以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目标意识并且知道我要什么(拿到硕士学位),因此我在大一的时候就确定自己要申请博士,然后开始按着PhD student的要求来安排自己的课程。大二时我的目标是明确且坚定的,所以在GPA 和科研上都有一定的成果(发了一篇paper,参加了两个workshop并报告,还得到了奖)。到了大三,我决定要申请藤校,因此在大三这一年我一边修读了更多的计量和经济相关的课程,同时也在校外找了实习,并在暑假参加了MIT 的Summer Program以加深我对量化方面知识的学习。
大四开学,我便拿到了藤校的offer. 如果题主想申请巴鲁,那么我建议题主先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巴鲁的学生整体水平是非常高的,如果你以本科为主的话,你的同学基本上不会像一些大U一样“宽进”,在这里你所能接触到的人都是和你一样以Phd 为最终目标的人,大家对于学习的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如果说你以硕士为主,那还好,你的同学一般都会与你抱有同样的目的,只是进度可能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