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英国有高考吗?
简单说,英国没有“高考”(GCSE和Alevel不能完全算),德国没有大学入学考试。 但是可以这么类比: 德国的高中生需要学习60个学分才能毕业(2年制高中毕业证书需要的学分是130个),学完这些学分就可以申请上大学了(类似国内的本科录取);
同样,英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想上大学也需要先修读一定数量的GCSE或Alevel科目并拿到合格的成绩才可以申请(类似德国的高中成绩考核)——尽管这两种课程的目标学生群体都是高中结业打算深造的,但它们在课程设置上完全没有对应的关系。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德国高中生学完60个学分就能申请大学,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考入重点大学了吗?
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除了必修的60个学分外,学生还要选学至少30个额外的科目(德国的高中是没有“文科理科”之分的,所有学科都属于“Generalstudien”,所以只要不是太偏,每个学生的选修课都是可以有足够选择空间的),而大学在选择新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这部分是否匹配自己的专业需求。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德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衔接其实是很自然的(除了必修课必须完成以外,选课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只要不浪费太多时间,高中毕业的那个假期充分利用好提前自学是可以追赶上大学的课程进度的),而中国的高中与大学之间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很多人会说中国的高中有“文理科”之分、大学也有“文理”之分啊,似乎能对应得上……但是德国的大学虽然分科(例如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但没有完全区分文科还是理工科,而是把所有学科都归到了“神学-哲学”和“自然-应用科学”两大领域里。 而中国的文理科划分本质上还是按照“工科农医理基”这样的传统文理分类来区分的。这就使得高中毕业想要就读热门专业(金融计算机等等)的大学生不得不多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要重新学理工科的课程)甚至赶不上,而冷门专业的学子则很可能因为学了无用之学而导致本科毕业都找不到工作。 从这个角度上讲,德国的教育体系和它的社会保障体制一样,是在尽力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体面的生活,而中国呢,仍然处在“少数人先富”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