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每月挣多少?
1. 2013年,中国人均GDP是8742美元(名义GDP)/5960美元(实际GDP); 2. 2013年,韩国人均GDP是35538美元(名义GDP)/32693美元(实际GDP);
3.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年(2013年); 4. 韩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88 年(2013年)。
按照世界银行关于“中等收入国家”定义,人均GDP在1060-3680美元之间,所以韩国属于高收入发达国家。 但从教育程度来看,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9.05年才刚刚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韩国却已经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以上数据来看,中韩两国国民素质差距并不如GDP差距那么大。 在中国一个月拿三四千元工资的“高薪阶层”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比同在美国月入三万美元的白领要高得多。
其实,GDP只是测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的全面进步,更不能说明一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GDP这一指标,但却很少关注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这项指标。 GDP平减指数是指用GDP除以GDP平减指数得出的数值。 GDP平减指数=(C+V+S)/(Y+I) C——居民消费 Y——最终产值(出口加上进口) I——投资 S——税收 V——政府支出 这个公式看起来比较复杂,但解释起来却很简单: GDP平减指数就等于最终需求拉动的GDP增长与投入拉动GDP增长的比率。 其中,最终需求和投入分别由C、Y 和I、S 项表示。
由于最终需求中居民消费占比很高,而且不易受到周期波动的影响,因此GDP平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消费在C 项中的比重。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较低,且对商品和服务的依赖性较强,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平减指数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而高居不下的GDP平减指数意味着通货膨胀较为严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远赶不上经济规模扩张的速度。这样,GDP数字越大,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可能越低。 2007年中国GDP已经是韩国的近两倍了,但中国的GDP平减指数却是韩国的将近三倍!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很可能被巨大的通货膨胀给吞噬掉了。
2007年以后,中国政府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先后实施了加强房地产调控和信贷规模控制的政策,导致2009年和2010年GDP增速大幅下滑,但中国的CPI却在迅速攀升。这种经济增速大幅下挫和物价大幅上扬的悖论就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