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gpa平均分怎么算?
GPA是学生在校成绩单的简称,由学生本科期间修读的各门课程的成绩组成; 平均成绩点数=(GPA分数/100)*4; GPA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如1.50(四舍五入) 注意,这里讨论的是平均GPA的计算,而不是某一个具体 GPA数值的计算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课程难度不一,即便选修了同样一门课,前后学期成绩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笼统地计算每一门课程的成绩以得到一个加权平均值——这样的算法对于评价学生个体是不合适的。 国内大部分院校的GPA评分体系与欧美等西方高校有一定差异,可能会将一些课程的GPA设置得很高(70分以上)或很低(60分以下),用来考核学生对基础课程及重要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而欧美高校的GPA设置一般较为平衡且整体偏低(3-4分的绩点制)。
不同的学科领域也会有GPA计算标准的区别。例如商科很多院校会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来计算GPA,即先计算这门课的总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等),再算出该成绩的百分比,然后按照百分比的排名赋上相应的分值,最后加总得到GPA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海外硕士时,除了考察GPA数值高低外,还需要了解所申请专业的GPA的设置情况以及以往学生的GPA分布状况。有的专业高GPA比例可能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样的话最低GPA要求也就不会低到哪里去。当然也有很少数的专业对GPA的要求会相对“宽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