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出行时间可提前吗?

付婉之付婉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的团队明天就要出发了,可资料还都在上海,还能不能来得及办签证?”一个急匆匆的声音来自电话的另一头。原来,加拿大一家杂志的摄影工作者将于6月6日离开上海,前往加拿大,参与一个大型拍摄计划。得知消息的外企人士David急坏了,因为他的工作签证正排队处理中。如果延误一天,他就会被挡在加拿大门外。

在大多数人眼里,签证是出行的最后一道障碍。为办一个签证,不少人费尽心机,甚至有人遗憾地表示,“如果能再活一次,绝对不会错过出境旅游这个享受的机会”。

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对境外人员而言,进入中国有很多途径,尤其是短期旅行者,签证并非“拦路虎”。从一般的经验来看,如果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效的工作、居留或旅行证件,同时附带相应的邀请函件,就可能获得中国的有效签证。如果是商务活动,可委托中国当地的合法企业作为保证人,在中国边检机关所在地申请办理Q签证;如果因私出行,则向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申请普通护照,然后和准备进入中国的有关人员联系,拿到入境邀请后,就可以按规定向公安机关入境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相应签证。

有持此信心者更宣称,一旦中国开放个人游,中国的很多城市很快就会沦为“旅游沙漠”。

从已实施个人游的国家的情况看,旅游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尚无统计。但实行多年开放个人游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并未出现中国开放个人游后人们想象的那样,旅游景点变得萧条、经济衰退。可见,开放个人游更多意味着出境更方便,对当地的影响可能有限。

对游客而言,虽然自由行有可能给当地旅游从业者带来一些冲击,但也会减轻部分国家或地区在业务监管方面的压力,对游客而言更便利。从长远看,旅游者也更希望在当地旅行社有限制地辅助下进行出游。因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专业机构安排行程,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购物和门票欺诈。这也与各国提高旅游收入、增加税收的行为相契合。

就旅游市场而言,不能因噎废食地拒绝出境个人游。个人游是否会对团队游造成冲击,何时开放,如何开放,这些问题对旅游部门而言都很好理解。即使开放个人游,旅游主管部门亦没有必要为此承担责任。对出境游而言,只要旅行社的管理更规范,监管工作更全面细致,必然能在新制度下生存、发展。

面对个人游,中国各国旅游组织仍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的监管、保护更加严格、到位;推广旅游产品时应以优势产品为主,避免以低价误引客人,造成入的不文、出不尽兴的不良影响;导游管理要更严格,提高行业门槛,选派有素质的优秀人员担任导游;出境游组团更要慎重,应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年龄、审美观点等,合理选择旅游目的地,行程安排恰当,旅游环节设计要注意连续性,保持景点间的衔接顺畅,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在中国国内,各旅游企业也应主动适应这个趋势,在营销策划、产品设计上想办法提升品质,在服务质量上花工夫增加亮点。只有更好更扎实地做好旅游产品的内塑工作,才能在开放个人游之后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各国旅游组织须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既然个人游是大势所趋,急也是没有用的。与其在开放后被动应付,不如提前着手,早做准备。

对于期待早日开放个人游的出境游人员而言,也需要调整心态,不要对旅行社依赖过甚。即使是团队游,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费前往一些国家;对那些可自费前往的国家,应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内容,多做研究,多想想可行的旅游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