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研究生和硕士区别?
1、培养目标不同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学术研究及学位设立,在培养过程中着重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而国外硕士研究生则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多数课程以实用性为主,在培养时更加偏重于实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2、录取条件不同 与国内考研需要考生在初试、复试中层层选拔相比,申请外校(尤其是名校)硕士一般只需要学生提供本科期间的绩点和排名、雅思成绩、GPA等即可;而在申请学校和专业上也会更具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同时申请多个专业,在拿到offer后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
3、学习方式不同 除了部分中外合办学校以外,国内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全日制学习,而国外的绝大多数硕士都是非全日制学习,学生可以在不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完成课程学习。而且因为是以实用为导向,所以很多课程的安排都和业界息息相关。
4、课程设置不同 因为培养目标以及学习方式的不同,所以国内的硕士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度,学生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在学术层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国外的硕士生课程则会更注重实践,很多课程会以案例讨论、实际课题研发等方式进行。因此在出国读研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专业。
5、费用不同 在国内读研一般只需要支付读研期间学费和生活费,而如果是申请海外院校的话,除了需要支付一定的申请费之外,在海外读书期间还要承担更多的费用,比如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 不过目前越来越多海外大学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这意味着即使学生拿到offer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轻而易举地拿到奖学金。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学费标准,毕竟不是所有学校的收费标准都一致。
6、认可程度不同 中国教育部承认国外大学的学历,因此从认可度来看,国外硕士比国内硕士认可度高。但选择去海外读研,有些同学可能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因为在国外虽然能够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以及异国他乡的生活压力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困难程度。 而报考国内的硕士虽然考试难度大,复习内容多,但是考生都能够适应国内的学习模式,并且有老师辅导,生活上也更加方便。
慎乐优质答主我国和绝大多数国家、地区一样,将学位和学历区分开,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必须完成学历教育的要求。国外普遍实行学分制,没有学历教育的概念,学生只要修够一定的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即可申请学位,然后直接就业,因此学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从目前国外研究生(学士后)学位设置情况来看,有100多种不同名称的学位,基本上可归结为研究型学位和授课型学位两大类。研究型学位主要包括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和法学博士(D.Jur)等学位;授课型学位主要包括硕士、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等。从总体看,国外高等教育体制以研究型学位为主,攻读研究型学位的研究生与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融为一体,属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特点有:(1)攻读学位年限长,如申请PhD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基础上,还需3~5年左右;(2)对申请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高,申请者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较好的科研经历,还必须通过由本领域著名教授参加的“资格考试”;(3)实行导师负责制,通常导师只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学生对课题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是最基本的条件;(4)学位论文为独创性研究成果。
国外大学同时开设研究型学位和授课型学位课程,如英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生的人数多于攻读博士学位学生的人数。从近10年左右的发展趋势看,国外开设授课型学位课程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硕士”(MSc)迅速增加。专业硕士的授予学位名称、培养方式和研究型学位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1)授予学位名称突出体现专业特点;(2)学位颁发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如英国仅电信专业硕士和计算机专业硕士就有280多种,这些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由大学和相关产业界共同制定;(3)在申请学位上要求略低于研究型学位,攻读年限为1~2年;(4)攻读学位者有较明确的就业目的,就业率为申请该类学位的重要评价指标;(5)大学的授课型学位和研究型学位互不交叉,在申请条件上也互不兼容。
根据英国等有关国家学位管理体制及其对不同学位学术水平评价的调查分析,可获得以下结论:研究型学位(如PhD学位)和授课型学位(如硕士、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等学位)都是第一层次学位(即学士学位是第二层次学位)。两类学位虽然培养目标和学术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别,但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人才,属于不同人才类型的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