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限制自费留学吗?

况曦漫况曦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但是未来可能会有所变化。 1870年,清政府成立驻英公使衔办理留学生事务大臣(后改称“监督”),专理留学事宜。1903年和1906年,清政府又先后设立留美与留日两大臣,专派大臣负责派遣学生出国和接引回国事宜,并规定:“出洋学生的费用,除学成后按例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者,得给予官职外,均不得给予任何报酬”。[1]也就是说,清末的留学生都是没有经济报酬的。

北洋政府时期,为了吸引留学生,于1915年和1924年两次增加奖学金名额,并从国外聘请在科学、哲学等学科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担任导师。[2]但此时中国的留学政策仍以自费为主,只是增加了少量的公费生。

19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出国毕业生登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开始全面管理留学人员的就业问题。根据该办法,留学生须持学历证书、毕业成绩报告单及其他证书,到中央或地方教育局申请登记;经审核同意后,发给证明书,由本人向外国政府有关机构申请办理证件。

1943年起,国民政府实行“补助费制”,即先由国民政府发放给留学生一定的资金,作为他们留学的经费,而他们在毕业后必须先回到祖国,担任一定时间的公职(主要是中小学教职),然后通过受聘的方式将这笔经费偿还给政府。如果留学生不愿返回,或者不能按期还款,就需动用在国外的亲友的资助或抵押自己的财产。[3]可见在民国时,虽然学费和生活费等由留学生自理,但如果他们顺利毕业并找到工作,以后还是能拿到政府的补偿的。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三年没有派遣留学人员。1951年末开始向部分国家派遣留苏学生。到1956年底,共派出留苏学生约3万人,占当时驻外留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留学生全部由国家供应食宿,其学费、书本费、交通费和日常生活费等均由国家负担。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留学政策有所调整,由以学习苏联为主转向以欧美为主要目标。这一阶段的留学生不仅学费全免,还享受各种生活补贴,真正做到了“公费”。[4]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留学政策都以免费或以非常低廉的费用为特征。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多种形式的留学计划,如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国家公派研究生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以及自主择业等。虽然这些计划的申请条件、选拔标准、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体现了国家对留学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当然,随着海外留学人数的持续上升,一些负面新闻也在不断涌现。如抄袭论文、造假学历、非法打工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出国留学质量的担忧。因此有人提出应该限制自费留学的数量和提高留学生毕业的门槛,以防止人才流失和经济浪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