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gpa叫什么意思?
GPA(Grade Point Average)指的是平均成绩点数,也叫作平均学分绩点,是美国高校认定学生成绩单的通用方法,用分数表示的成绩单上的成绩, GPA = (必修科目1*4.0+必修科目2*3.0)/(必修科目1门+必修科目2门) GPA是对你所学课程的成绩进行加权统计而得出来的一个数字,代表了你在大学里对指定课程的平均满意度。
例如,在你修读某所大学的本科期间,学校一共设置了6个学分(Curriculum Unit,简称CU)的课程,分别叫做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每一门课程都会有相应的学分数和对应的及格分数线。
假设你的GPA是3.5/4.0,那么意味着你对以上六门课的平均学习水平达到了B,每门功课达到B及以上才可以拿到学士学位。如果最后你的GPA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需要额外的选课来提高GPA,或者选择重修已经通过的课程以取得更高的分数。当然,选修更高难度的课程来提高GPA是可行的,但是选修课过多可能占用其他课程学习的时间而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合理选课也是一门学问!
除了UIC(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使用CGPA(Cumulative GradePoint Average)的算法来计算总GPA外,其余的大学都是以GPA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每个学期结束后,同学们可以登陆学生的Student Portal查询自己的GPA。 通常,大一新生的GPA会比较难看,因为刚进入大学对学生来说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大一的课业压力会相对大一些。等到大二大三逐渐适应后GPA才会慢慢开始好看起来。另外,有些同学会选择先修读难学的课程以保证GPA,这样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哦~只要保证所有选择的必修课都达到一定的难度要求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