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哪些城市值得留学?
在美国所有的研究生学位中,除了法律和临床心理学需要考BAR(律师资格考试)以外,其他硕士学位都不需要参加任何职业资格考试。所以你在读任何一个专业的硕士时,只要做好职业规划,选好就业领域,都是有“出路”的! 其次,对于广大申请人来说,选校真的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所申请的研究生项目是否录取你、以怎样的条件录取你以及你是否能拿到全奖。那么如何选择学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需要注意——专业背景、学术能力、工作履历、研究潜质、个人素质。
接下来,我具体讲一下这些因素分别是什么意思并给出一些建议。
1.专业背景 指申请者本科所修读的专业。如果是跨专业申请,则需要解释为什么要转专业以及如何弥补以前专业缺乏的理论知识。 一般情况下,如果申请者的本科所学专业与所申专业有较高相关性,且具备一定相关专业背景知识,那么被成功录取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当然,如果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加持就更好了。但如果你所要申请的项目对本科专业有一定要求的话,那么请注意不要触犯这些限制,否则将会被拒之门外。
2.学术能力 主要反映在 GPA、标化成绩(TOEFL、GRE)的上限值上。GPA尽量保持3.5+;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上限,则需要通过额外的申请材料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例如,在申请文科类项目的时候,如果有大量的论文、著作等出版物就再好不过了;如果在申请理工科类项目时有专利或模型创制等科研成果也是加分的。在申请时有的学校会允许你同时提交 GRE/GMAT 的 score report,这时最好选择更高的 GMAT/GRE 分数,因为有的学校会将这两个成绩作为综合评判的标准之一。 另外,在申请时有一些项目会有自己的先修课要求,比如要学生修读一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相关先修课程,那么在准备申请材料时也应该把这些科目成绩单一起递交给学校,以便学校评估你的学术能力。
3.工作履历 在申请研究生时,如果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课外活动经验都是加分项。因为这些经历不仅能体现你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向学校展示你的领导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所以如果有时间应该多多参与这类实践项目。
4.研究潜质 反映了申请者今后在该研究领域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和潜能。在申请时应尽量突出自己在某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未来规划,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自己被心仪学校录取的几率。 一般来说,申请研究型硕士会有更大的机会拿到全奖。如果你选择在美读研的目的在于深造,那建议你申请 Research-based master's program.虽然此类项目要求的 GMAT/GRE 分数相对较低,但是申请难度非常大,竞争激烈,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