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新生代留学移民?
在刚过去的2014年,因加拿大各省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造成不少国内12年级(高一)至14年级(高三)的新一代中国留加学生,未能在2014年顺利拿到加拿大高中毕业文凭(俗称“毕业证”),尽管这些学生已经完全能满足加拿大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
经加拿大多伦多当地知名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调查后认定,这一政策的变化是造成本次学生集体维权事件的最直接原因。委员会指出,中国学生的成绩被淹没在加拿大学生之中难以脱颖而出,中国学生因不擅长加拿大考试成绩评判标准而屡屡遭受不公平待遇,让中国学生严重怀疑在加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事件最早由14名在加拿大多伦多公立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主动发起并向上级相关部门公开投诉,他们的父母亲随后通过向有关部门写信、请愿的方式寻求公断。事件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极大关注,加拿大联邦教育部长曾亲自接见这些学生,但直到毕业文件发放日,学生仍然没有拿到文凭。
在加高校对中国学生的歧视性规定
在加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到底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加拿大著名杂志《麦马周刊》(the McMaster Weekly)所披露的细节。在2013年11月7日的一期头版头条刊出《中国学生呼吁公平竞赛环境》的重磅新闻,文中直接指出一些中国学生因语言障碍和不明就里的规定处处受到加拿大高校的不公平待遇。文章援引一名中国学生的诉苦诉状,这名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在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专业学习中屡遭挫折,在几次作业评比(Assignment)和期中考试中(Mid-term exam)得分极低,遭到该系学生的排挤。文章还提及多名中国学生遭受到不公平竞赛环境的事例,指出中国学生并不是不具备和西方年轻人同样的能力,而是遭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竞赛环境中隐形的不公平待遇。
《麦马周刊》继续援引另一名在安大略省诺瓦大学(Nova Scotia)的中国女学生曾凡静(音)的遭遇为例,由于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经验,她在几次实验报告(lab assignment)和期末考试(mid-term exam)中频频栽筋斗,尽管她已尽最大努力。
还有更讽刺的是,2014年11月底,当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为争取正当权益,举行声势浩大的罢课罢餐行为时,多伦多大学校方却高调地邀请加拿大前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来校参加50周年校庆活动,并安排50辆校车专程负责从多伦多机场接载到访的霍尔国人。
被低估的中国留加学生
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在2014年11月底也刊出专门报道,披露中国学生为反对不公正待遇正举行“不合作运动”,文中引用中国学生的话,指出中国学生已深受西方平等竞争理念的熏陶,但当公平竞赛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时,中国学生宁愿进行“不合作运动”来力争公断,也不愿忍气吞声。
尽管中国留加学生因在加生活、学习中遇到种种不公平待遇而一直在进行各种抗争和斗争,但他们在加留下的足迹却经常被舆论严重低估。著名新移民移民网站《加拿大中文电》(CNC News)去年曾发表一篇《中国学子在加拿大多年备考究竟有多难》的专题报道,文中指出,多年来中国的孩子苦熬苦读,一心盼着有朝一日能叩开加拿大知名学府的大门。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加拿大有30%的国际学生都是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学生。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选择先入读加拿大公立初级学院(community college)或大学附属学院(university-affiliated college),在完成了两年的初级学院课程后,再申请转学进入名校继续读大三、大四两年,以期能拿到名校学士学位。
为了进入加拿大名校,中国孩子们必须先度过令人望而却步的初级学院招生考试,因为竞争异常激烈,每年仅有约30%的报考人数能通过考试。中国孩子们往往早已过了“耳听八方”的年龄,为了备考,他们每天在书房里苦苦鏖战12个乃至更多小时,其学习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中国的孩子正憋着一口气要把加拿大应试教育“翻个底朝天”的时候,却仍有时时不虞之祸发生。据《加拿大约克邮报》(York Region News)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2014年11月16日,多伦多南部密西沙加(Mississauga)城市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一座楼房的停车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正值中国学生周末来校进行托福考试,消防车赶到现场灭火时,损失估算已达150万加元。据调查,起火原因是楼内一对年轻夫妇争吵后扔下的一个吸烟动作。这似乎是一起纯粹的个人侵权行为,但却造成中国学生周末不得不转向其他地方临时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