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举几个例子吧。 以前认识一个华人二代,他父母也是日本人。他小时候跟爷爷和爸爸姓,叫“林圣宏”。后来上初中了,学校里同学都叫他“利沙根”(音译)。后来他又迁了居到别的区,重新上了学,又因为名字的关系,一直被同学嘲笑。最后他索性把自己的中文名改成了日语假名写的“りゅうじょう”(有洞则住)。
这个我比较有经验~~ 因为我是被加拿大拒签一次,然后重新签通过的!现在手上还留着当时签证官给我的小条子作为纪念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加拿大的签证大致分为两种:旅游签证和留学签证 其中旅游签证又包括:个人旅游、
1,南加大( USC )的本科不需要面试! 除非你申请的是特殊项目,比如电影、动画等。但就算是这些需要面试的项目,大部分也只是小部分的申请者会被邀请参加面试,而不是所有被录取的申请者都需要面试。 但研究生项目一般是要面试的,而且面试的人还会挺多,需要提早准备。
从德国带回来的东西其实挺多的,但大多数都是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除了乐器) 例如,超市里买的那种1块1块的巧克力饼干可以带2盒回来,酸奶啊果酱啊都可以带回来,啤酒可以托运30瓶,香烟可以带一条,香肠可以带20根!!(PS.德国香肠真的很好吃!!)不过最让人忘不了的还是德国的手工巧克力!!
个人感觉,留学改变一个人的三观比高考和保研容易得多… 因为是出国读研,所以主要谈一下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1)主动选择 vs. 被动接受 在国外待得越久,越能体会到国内的“被动”教育体制。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国内更倾向于把知识直接“灌”给你,而国外更多的时候需要你主动去探索、发现、思考。
是的,需要工作签证才能在当地打工。 申请工签需要满足的条件: 1. 申请人获得雇主offer;2. 雇主为申请人提供Job offer,职位为永久性岗位,工资高于同类岗位;3. 申请人的学历、语言能力达到工作要求的标准;4. 申请人没有犯罪记录及不良移民记录。
短期爱尔兰签证:贴纸签证,上面有申请人姓名、护照号、签证号、签证日期、签证有效期、入境次数、单次还是多次等信息。一般爱尔兰的贴纸签证停留期为3个月,入境次数为一次,多次往返的注明“multi”字样的都比较好。短期学生D类爱尔兰签证:一般留学预科课程、语言课程的,都会签发D类学生证。
1.公共课(政治、英语)由国家命题,全国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 专业课由你所报考的学校命题,在初试时由学校组织阅卷评分。所以公共课大家的分数相差不大,拉开分差的往往是专业课。这也是很多同学觉得专业课容易得高分的原因。
产品设计的PhD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Mphil(学术型),一般都是2年;另一种是DBA(实践型),一般是3年。二者在课程上有区别,但最后拿到博士学位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中央大是每门课都是5000分制,4000以上良好,3000以上通过; 成绩达到1.875才有学士学位证(相当于GPA3.0)毕业。成绩计算方法是加权的方法,比如说你某门课考了4200(百分制)那这门课的成绩就是3.5的绩点,全部加一起算平均绩点。